时间:2022-03-12 来源:友康
数字信息有两种类型: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 用户提供输入数据。 计算机提供输出数据。 但是,如果没有用户的输入,计算机的 CPU 就无法计算任何内容,或产生任何输出数据。
用户可直接向计算机输入数据。 然而,他们在计算机时代的早期就发现,持续手动输入数据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一种短期解决方案就是计算机内存,也称为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 但内存的存储容量和保留时间都非常有限。 只读内存 (ROM) 顾名思义,存储在其中的数据只能被读取但不能编辑。
它们控制计算机的基本功能。
尽管计算机内存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出现了动态 RAM (DRAM) 和同步 DRAM (SDRAM),但仍受到成本、容量和保留时间等方面的限制。 当计算机关机时,RAM
中的数据就会消失。 那么有何解决方案呢? 答案是数据存储。
通过使用数据存储空间,用户可在设备上保存数据。 当计算机关机时,数据仍然保留。 用户可指示计算机从存储设备中抽取数据,而无需手动将数据输入计算机。
可根据需要从各种来源读取输入数据,然后创建输出,并将其保存到同一来源或其他存储位置。 用户还可与他人共享数据存储。
目前,企业和用户需要数据存储,以满足高水平的计算需求,比如大数据项目、人工智能 (AI)、机器学习和物联网 (IoT)。
而需要庞大数据存储量的另一个原因是,防止因灾难、故障或欺诈而导致的数据丢失。 因此,为避免数据丢失,组织也可以使用数据存储作为备份解决方案。
数据存储的工作方式
简单而言,现代计算机(或称为终端)直接或通过网络连接到存储设备。 用户指示计算机访问这些存储设备中的数据,以及将数据存储到其中。
然而,在基本层面,数据存储有两个基本要素:数据采用的形式,以及记录和存储数据的设备。